玻尿酸在醫美界上已經是歷久不衰的產品,除了能安全施打,也能被人體隨著時間逐漸代謝,加上恢復期短,價格適中,所以是許多求美者在改造時的優先選擇之一,不過近幾年來,卻出現施打玻尿酸造成饅化的相關議題,究竟為什麼會有饅化問題呢?就讓暖男透過本文來跟你們分享討論吧!
甚麼是饅化?
”饅化”是近年來的新名詞,是指在玻尿酸注射後出現不自然、不均勻的鼓起或凹陷現象,使得注射部位的皮膚看起來像饅頭一樣。 其實更專業的用語叫“玻尿酸吸水性膨脹”,因為玻尿酸具吸水的特性,所以在不正確的施打下(施打劑量太多抑或技術不純熟導致施打部位層次不對),不同品牌與特性的玻尿酸,或是在不同的填充部位,都有可能產生饅化的問題。
造成注射玻尿酸饅化的關鍵4要點
玻尿酸注射饅化的問題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以下列舉了4種可能造成饅化的關鍵因素:
注射技術:注射技術的不當或是過多的劑量可能導致玻尿酸填充不均勻或注射過多,使得玻尿酸無法有效地與組織融合,影響了被吸收和代謝的速度。此外,選擇不適合的分子大小產品、注射施打的層次太深或過淺,都可能導致填充效果不佳,增加了饅化的風險。
代謝速度:玻尿酸在人體內會逐漸被代謝吸收,而不同個體的代謝速度可能存在差異。一些人的代謝速度較快,導致注射的玻尿酸較快地吸收,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注射,增加了饅化的風險。這可能與個體的新陳代謝率、血液循環情況等生理因素有關。
產品優劣:玻尿酸產品的質量也是影響饅化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低質量或來源不明的玻尿酸產品可能存在交聯不完全、純度不高等問題,這會影響其在皮膚組織中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增加了饅化的風險。因此,在進行注射治療時,應選擇質量可靠、來源可追溯的正規產品,減少饅化的發生機會。
醫師技術:當然影響饅化的另一個重點則是施打醫師的技術與審美感,若是醫師沒有仔細評估每位患者肌膚的層次落差問題並將皮膚膚質膚況列入治療的考量,只單純將玻尿酸注射至凹陷的部位,則就容易造成饅化的問題產生。
饅化發生後,該如何解決?
一旦發生饅化問題,大多都會建議初期先回診由醫生以按壓朔型的方式調整玻尿酸的位置;若無法調整的狀況下則會建議施打降解酶來減少玻尿酸的填充感;或是請患者以溫敷、提升代謝率等方式來加速局部玻尿酸的代謝,當然亦可以考慮施打電音波來加速玻尿酸的代謝,不過如何預防饅化的發生應該還是最重要的事。
如何避免饅化發生?
預防勝於治療,要如何預防饅化發生,其實最重要的還是醫師施打的技巧。施打玻尿酸的時候應該以少量多次等慢慢填補方式微調修飾,才能讓臉部線條自然、柔順。
另外選擇高凝聚力極高延展性的玻尿酸產品也是關鍵之一,以免在施打後因為表情而逐漸讓玻尿酸擴散、變形,產生饅化。
(圖片取自於網路)
最後選擇專業有美感的醫生,透過詳細地溝通與對談,了解患者的需求與面部構造,減少饅化等問題發生喔!
■任何療程均有其風險,本文之案例照片,僅做為醫療資訊之介紹分享,治療效果會依個人體質與術後保養生活差異有所不同,實際狀況仍由專業醫生診斷後評估而決定
【治療禁忌症】
■ 特殊病史、高血壓、心臟病史、懷孕、嚴重糖尿病、療程期間有懷孕計畫、肝腎功能受損、免疫系統異常等,或其他經醫師判斷不適合此療程者。更詳細說明請參照產品之仿單內容。
【治療術前需知】
■ 有進行過同一部位治療引起蟹足腫或肥厚疤痕體質者,有服用抗凝血劑成分藥物者,應告知醫師。
【可能的副作用】
■ 腫脹、瘀血、疼痛、局部發炎、暫時性不對稱,皆屬常見正常現象,按照醫護人員的指示,數日至數週內即會消失。
■ 極少數人可能發生併發症:血腫或手術後再出血、傷口感染、傷口癒合不良、疤痕增生肥厚或攣縮等等症狀。
<歡迎按右下角私訊諮詢醫美暖男顏百駿醫師>